如今,多类应用需要目标定位算法,如无线传感网络[1-2]、雷达系统[3-4]。常利用测量技术实现目标定位,如接收信号强度(Received Signal Strength, RSS)、到达时间(Time of Arrival, TOA)和到达角度(Angle of Arrival, AOA),其中基于TOA测量是常用的测距技术。在基于TOA测量的测距技术中,每个基站以自己离目标节点的距离为半径以自己为圆心构建一个圆。理论上,由多个基站所形成的多个圆的共同交点就是目标节点位置。
如果TOA信号是沿直线传输,则可较准确地测量基站离目标节点的距离。然而,噪声会影响TOA信号,降低了测距准确性。换言之,如果TOA信号是通过反射达到的,测量距离将超过真实距离。这种情况也称为非视距(Non Line of Sight, NLOS)问题,其能引起较大的测距误差。NLOS误差也总会加大测距值,而不是缩小测距值。
通常,可通过使用大量传感节点提高定位精度。如文献[5]引用大量传感节点测量电脉冲信号的始端。在大量传感节点系统中,NLOS问题也称为源误差。然而,基于测量数据识别NLOS情况是非常耗时,且耗时量随基站数呈指数关系。因此,如何识别NLOS情况成为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热点。
近期,研究人员提出不同的算法消除或识别NLOS误差[6]。如文献[6]提出残差加权算法(RWGH)。RWGH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大型定位系统中的节点定位问题。然而,节点数的增加,不仅增加了计算复杂度,但定位误差也会增加。此外,文献[7]采用环境扫描算法消除NLOS误差。类似地,文献[8]采用SRNI算法降低复杂度,并采用稀疏恢复技术[9]消除NLOS问题。
为此,提出基于特征矢量的NLOS误差检测的定位(Eigenvector-Based NLOS Error Identification Localization, E-NIL)算法。E-NIL算法先利用测距数据的统计特性建立测距模型,再通过寻找相关值的特征向量识别NLOS误差。然后,将NLOS误差值从观察数据中删除。最后,依据这些无NLOS误差的观察数据估计移动基站位置。实验数据表明,提出的E-NIL算法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,并降低定位误差。
考虑一个二维(Two-Dimensional, 2-D)定位场景,N个基站(Base Station, BS)随机分布于区域内。利用N个BS估计一个移动基站(Mobile Station, MS)的位置,且N个BS的位置表示为 si=[xi,yi]T,i=1,…,N。而MS的真实位置表示为u=[x,y]。
在NLOS的环境下,第i个BS获取的观测数据:
(1)
式中:ωi为测量噪声,假定ωi为独立零均值的高斯分布变量,且方差为σ2;ni为非零常数,表示NLOS值;ri为MS离第i个BS间的真实距离,其定义如式(2)所示:
(2)
当无NLOS存在时,就可利用最小二乘法(Least Square, LS)算法估计MS位置:
(3)
从式(3)可知,式(3)是MS位置的非线性函数。因此,任何非NLOS模型的求解均会导致较大的估计误差。而识别NLOS位置,并处理相关的测距值是处理NLOS问题的有效方式。
本文考虑加性噪声的NLOS,并利用统计特性识别NLOS。首先,将式(1)进行矩阵化,如式(4)所示:
(4)
式中,r=[r1,r2,…,rN]T,ρ=n+ω,n=[n1,n2,…,nN]T,ω=[ω1,ω2,…,ωN]T。
再计算ρ的自相关值Rρ,如式(5)所示:
Rρ=E(n+ω)(n+ω)H=
EnnH+EnωH+EωnH+EωωH
(5)
由于ω是零均值的高斯白噪声变量,且方差为σ2,式(5)可转换成
Rρ=nnH+σ2I
(6)
对式(6)两边乘以矢量n,可得
(7)
式中,为特征向量n的特征值。在对称矩阵中,所有特征向量呈正交关系。假定e是Rρ的任意一个特征向量。由于e与n正交,对式(6)两边同时乘以e可得
Rρe=nnHe+σ2e=σ2e
(8)
比较式(7)和式(8),不难发现Rρ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是n。因此,如果确定Rρ,则可通过寻找最大特征值和相应的特征向量,识别NLOS。
为此,对ρ进行M次测量,并进行近似求解,便可计算Rρ:
(9)
式中,ρl为在第l次观察中的误差矢量。
为了能判断是否存在NLOS误差,先计算σ2,并与最大特征值进行比较。如果此特征值大于σ2,则存在项,最终可确认存在NLOS误差。依据式(8),排除最大特征值之外,其他所有特征值应等于σ2。
然而,由于采用式(9)计算Rρ,而不是利用精确的数学式计算,特征值呈随机性、非常数特性。因此,需要一个算法计算Rρ的最大特征值,并分析该特征值内是否存在NLOS项。为此,先引用定理1。
定理1:可利用Marceko规则[10]描述自相关矩阵的特征值。Marceko规则定义了特征值概率密度函数(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, PDF):
(10)
式中,γ表示观察数与抽样率,其控制Marceko分布统一特性,且
(11)
此定理的证明过程可参见文献[10]。
然而,直接计算式(10)的累加分布函数(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, CDF)是非常复杂的。当γ接近1时,可利用式(12)计算式(11)的CDF。
Fλ(λ)=1-e-αλ
(12)
式中,α为控制参数。
假定λi为Rρ的特征值,且i=1,2,…,N。对N个特征值进行排序,可建立离散函数:
(13)
式中,λ1<λ2<…<λN。
依据式(12)可知,通过控制参数α调整式(12)函数。为此,最初,先对控制参数α进行猜测,然后,再采用梯度下降算法优化控制参数α。据此,最初,令控制参数α的初始值为零,然后,定义式(14)和式(15)的变量:
(14)
(15)
假定δ表示猜测参数α所导致的误差,其定义如式(16)所示:
δ=[hTh]-1hTz
(16)
然后,将此误差加入控制参数α,再代入式(15),重复此过程,直到控制参数α收敛于最终值:
α←α+δ
(17)
接下来,定义σ2小于预定阈值Γ的概率τ:
τ=
(18)
将式(12)代入式(18),便可计算预定阈值Γ,如式(19)所示:
(19)
E-NIL算法的目的就是识别NLOS误差。具体过程如下:先计算Rρ的特征值,并依据式(13)进行排序,然后调整式(12),再针对任意τ值,并依据式(19)计算预定阈值Γ。最后,判断如果最大特征值大于Γ,则存在NLOS的概率为τ。
综上所述,从N个基站中分辨哪些基站与MS间通信存在NLOS误差的过程,如算法1伪代码所示,本文将其命名NLOS Finder算法。假定λ是包含Rρ矩阵的所有特征值矢量、υ是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矢量,而引用τ表示检测NLOS误差的概率。
算法1的步骤为:第一步,对所有特征值进行排序,形成式(13),然后依据式(12)计算α值;第二步,依据式(19)计算阈值Γ;第三步,将阈值Γ与λN值进行比较,如果Γ小于λN,则将最大特征值的下标数赋予NSN,否则为零。由此得到算法1的伪代码为:
输入:λ,τ,υ
输出:NSN
过程NLOS Finder(λ,τ,υ)
步骤1:F←sort(λ)
步骤2:α←fit function(12) to F
步骤3:Γ←equation (19) using α
步骤4:if(Γ>λN)
NSN←index of maximum (υ)
else
NSN←0
end if
返回NSN
结束过程
先获取N个BS的观测数据。假定表示第i个BS所观察的测距数,而S表示N个BS的位置集,且第j个BS的位置表示为(xj,yj)。
先利用LS算法估计MS位置,且初始估计的位置表示为(x′,y′),然后依据(x′,y′)和式(9)计算Rρ。再计算λ和υ。
然后,执行算法NLOS Finder,即NSN←NLOS finder (λ,υ,τ)。再判断NSN是否为零。如果NSN等于零,则退出算法。否则,就相应地将它从S内删除,剔除NLOS误差,再形成
最后,再依据的数据,并利用LS算法,估计MS的最终位置。整个定位过程伪代码(快速定位算法伪代码)为:
输入:
输出:MS的定位点
过程
while ever do
步骤1:Rρ←equation (9) using (x′,y′)
步骤2:λ←Eigenvalue(Rρ)
步骤3:α←fit function (12) to F
步骤4:υ←Eigenvector(Rρ)
步骤5:NSN←NLOS finder(λ,υ,τ)
if(NSN==0) then exit while
else
eliminate the i station in S,S′←S\i
end if
end while
返回
返回过程
利用Matlab 7.1软件建立仿真平台,分析E-NIL性能,并选择LS[11], RWGH[12]和SRNI[8]算法作为参照,比较它们的均方根误差性能。均方根误差(Root Mean Square Error, RMSE)定义如式(20)所示:
(20)
式中,表示在第i轮实验中所估计的移动位置,Mc表示总的Monte Carlo实验次数。
在仿真实验中,总运行的Monte Carlo次数Mc=3 000。移动基站MS位于10 000 m×10 000 m内,且基站MS的位置为(200 m,-400 m),且τ=0.95。
首先分析噪声标准方差对RMSE的影响,且σ从0至100 m变化,步长为10 m,假定第一个NLOS误差为500 m。基站数N=15,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。
图1 RMSE随σ的变化曲线
从图1可知,σ的增加提高了RMSE值,其原因是噪声方差值的增加,加大测距误差。与LS算法和SRNI算法相比,提出的E-NIL算法的RMSE得到有效控制。这些数据表明:提出的E-NIL算法能够有效地消除NLOS误差,提高了定位精度。
实验二分析存在NLOS误差的基站数m对RMSE的影响。σ=10,基站数N=20,且m从1至12变化。实验数据如图2所示。
图2 RMSE随存在NLOS误差的基站数的影响
从图2可知,存在NLOS误差的基站数m对RMSE存在影响。当m较少时,SRNI和E-NIL算法的RMSE相同,但随着m的增加(m>7),SRNI算法的RMSE迅速增加,而E-NIL算法的RMSE并没有提高,保持较稳定。与SRNI和E-NIL算法相比,LS算法的RMSE并没有得到控制,这也说明LS算法并没有消除NLOS误差的影响。
本次实验分析算法的复杂度。执行算法的电脑参数为:Inter Core i5, 2.4 GHz CPU。基站数N从5至30变化,噪声方差σ=10 m,实验数据如图3所示。
图3 算法的复杂度
从图3可知,LS算法的计算时间最低,远低于E-NIL和SRNI算法。其原因在于:LS算法简单,其低的复杂度换来的是低的定位精度。而提出的 E-NIL算法的复杂度较高。随着基站数的增加,E-NIL算法的执行时间也迅速增加。
本文考虑了NLOS误差对测距的影响,并在正视NLOS误差的情况下,建立测距模型,再提出特征矢量的NLOS误差检测的定位E-NIL算法。E-NIL算法先基于最小二乘估计建立测距模型,再分析特征矢量,并搜索NLOS误差,进而剔除NLOS误差数据,从而提高定位精度。实验数据表明,提出的E-NIL算法有效地提高定位精度,并降低了算法复杂度。
[1] 江禹生,冯砚毫,管芳,等. 无线传感网非测距三维节点定位算法[J].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2, 39(5):140-147.
[2] WANG G, CHEN H, LI Y, et al. NLOS Error Mitigation for TOA-Based Localization via Convex Relaxation[J]. IEEE Tra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, 2014, 13(8):4119-4131.
[3] AMIRI R, BEHNIA F, SADR M A M. Exact Solution for Elliptic Localization in Distributed MIMO Radar Systems[J]. IEEE Tra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, 2018, 67(2):1075-1086.
[4] AMIRI R, ZAMANI H, BEHNIA F, et al. Sparsity-Aware Target Localization Using TDOA/AOA Measurements in Distributed MIMO Radars[J]. ICT Express, 2016, 2(1):23-27.
[5] WILL H, HILLEBRANDT T, YUAN Y, et al. The Membership Degree Min-Max Localization Algorithm[C]∥ Ubiquitous Positioning, Indoor Navigation, and Location Based Service, Helsinki, Finland: IEEE, 2012:1-10.
[6] MIURA S, KAMIJO S. GPS Error Correction by Multipath Adaptation[J]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Research, 2015, 13(1):1-8.
[7] AL-JAZZAR S, CAFFERY J, YOU H-R. A Scattering Model Based Approach to NLOS Mitigation in TOA Location Systems[C]∥ 55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, Birmingham, AL: IEEE, 2002:861-865.
[8] ABOLFATHI A, BEHNIA F, MARVASTI F. NLOS Mitigation Using Sparsity Feature and Iterative Methods[EB/OL]. [2018-01-14]. https:∥arxiv.org/abs/1803.06838.
[9] MARVASTI F, AZGHANI M, IMANI P, et al. Sparse Signal Processing Using Iterative Method with Adaptive Thresholding (IMAT)[C]∥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lecommunications, Jounieh, Lebanon: IEEE, 2012:1-6.
[10] JIANG Tiefeng. The Limiting Distributions of Eigenvalues of Sample Correlation Matrices[J]. The Indian Journal of Statistics, 2014, 66(1):35-48.
[11] CHAN Y T, HO K C. A Simple and Efficient Estimator for Hyperbolic Location[J]. IEEE Trans on Signal Process, 1994, 42(8):1905-1915.
[12] CHEN Pichun. A Non-Line-of-Sight Error Mitigation Algorithm in Location Estimation[C]∥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Conference, New Orleans, LA: IEEE, 1999:316-320.
刘晓霞 女,1976年生,河南人,硕士,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、物联网。E-mail:liu_xiao@qq.com
李 芳 女,1979年11月生,山东高密人,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博士研究生,副教授,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、物联网技术及应用。